HASSE學生與萊斯大學教授交流會
HASSE學生與萊斯大學教授交流會
Tayfun教授在德州休士頓大學為HASSE學員授課,為了讓學員了解艱深的理論,教授用了電腦動畫模擬,並以風趣幽默的口吻講解流體力學.同時也鼓勵學生要擁有一技之長,才能在未來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萊斯大學
Tayfun教授最初接觸到降落傘是由於美國軍方在1990年代提出的請求。
「當有人希望你幫忙的時候,你並不想拒絕」Tayfun教授說,「自己嘗試解決問題跟別人信任你而請求協助,這兩種情況完全不同。」從那次的任務後,Tayfun教授便成了降落傘模擬與設計的領導人物。Tayfun教授說:「如果你有留意到我們面對的問題,你會發現它們都有共通點-流體力學、固體力學、結構力學,以及兩者間的相互作用。」
萊斯大學Tayfun教授
他更解釋許多工程問題都來自於流體與結構間的交互作用。「跟(充氣的)降落傘很相似…運送血液時,血壓會變動,動脈的形狀也會改變。」1982年取得加州理工博士學位後,Tayfun教授在史丹佛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,並分別在休士頓大學及明尼蘇達大學取得教職。之後,於1911年在明尼蘇達大學成為正式教授並於1997年被提名為McKnight傑出的大學教授。
Tayfun教授於1994年至1998年間曾擔任陸軍高性能計算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及主任,任職期間因中心成績優異而獲得高度認可,接著在1998年加入於萊斯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,並於1999年到2004年間擔任系主任。
STEM系列-NASA太空人至建中分享
STEM系列-NASA太空人至建中分享
博士會見建國中學校長徐建國先生、該校家長會以及STEM老師。過程中雙方交換了國際STEM教育趨勢與關心台灣STEM教育進展。
焦立中博士暢談教育理念
校長、家長與STEM老師
有家長問到孩子該鼓勵他們追求夢想還是務實的好?焦博士回答,夢想讓你有計劃拉高自己的目標,遇到挫折也會堅持下去,像做太空人其實是需要很大的動力,讓他堅持不放棄,好好唸書,不怕嘲笑,因為夢想在驅使他前進!
焦立中博士也針對美國STEAM教育進行經驗分享,並提及如何在台灣現有的教育資源下,延續孩子已燃起的「熱情」,給予孩子資源,引導他們朝著夢想邁進。
整場研討會讓在場的老師與家長都得到了難忘的回憶
HASSE太空學校—東京校友會
HASSE太空學校—東京校友會
2019年9月,HASSE在日本東京舉辦校友會,來自京都、大阪、東京等10多所大學齊聚一堂,由HASSE執行長James Liu、太空人Leroy Chiao 、HASSE美國指導老師Garret和Jackie從美國發來一段祝賀組曲開幕,所有學生看到祝賀影片後都非常驚艷開心,直呼好像回到了休士頓的太空學校一樣。校友們在跳HASSE dance的過程中,都重溫了當年在HASSE太空學校熱血沸騰的學習時光,並同步大聲喊口號,相當震撼!
由Paul老師「創新創意」的破冰活動也得到了校友熱烈參與,透過小組團隊的分工,想像登陸火星的計畫,透過創意發想產生不一樣的火花,看到校友們的成長,現場的老師們都覺得相當感動。透過校友會,各屆校友互相交流,也與各國的學生建立了連結。
支持台灣科普-NASA太空人訪高雄
支持台灣科普-NASA太空人訪高雄
由高雄市新聞局、教育局、HASSE太空學校與TASSE台灣太空與科學教育協會合辦,HASSE執行長James主持的「為夢想點火」分享會,邀請首位華裔美籍國際太空站指揮官、HASSE首席顧問焦立中博士暢談執行太空任務的甘苦和歷程,並講授寶貴的太空科學知識。
焦立中表示,他曾於1983年初訪高雄,再度踏上高雄分享有關自身在太空宇宙中的一切,他認為十分高興難得,他也期許藉由自己的經驗分享能鼓舞更多年輕學子,他眼神堅定地說:「Work hard and follow your dreams!跟著感覺追求你的夢想,積極努力學習實踐!」。
在NASA的15年裡,焦立中一共參與4次太空任務,登上由16 (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)並擔任指揮官,是華裔太空人任職過的最高職位,也是首位執行太空漫步的華裔太空人,曾在國際太空站駐留230天。
焦博士說:他最享受太空漫步的感覺,且在太空中運動很重要,如果不運動,就像是在地球上整天躺著不動,很快身體就不行了,所以他在國際太空站時每天都會運動兩小時。
問焦立中航向太空會感到恐懼嗎?他笑著說:「沒有害怕!只覺得刺激!雖然發射時可能有點危險,但感覺是興奮的!」而焦立中在太空中最喜歡做的事情,就是凝視窗外的地球,他認為宇宙處處有生命,因此一共拍攝了1萬6千多張照片來記錄太空中的點滴。
焦立中的老家在山東焦樓,因此他在擔任美國太空總署(NASA)國際太空站指揮官時,使用「山東」做為呼叫代號,「想到父母出生、成長的地方都在山東,我就用了這個代號!」
焦立中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市,他的身材與美國人比並不高大,他憶起童年時期,在美國居住的社區都是白人,華裔小孩常常被同學霸凌,但反倒變成學習動力,「把負面情緒轉換為正能量,努力用功念書,不斷激勵我,直到我達到目標為止。」而他也因此在過程中學習寬容與保護自己。
而焦立中在求學時代,一直是台灣人口中的資優生,他先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聖塔芭芭拉分校學習化學工程專業,並於1985年獲得碩士學位,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,不過他直到30歲才申請NASA,「Try to do your best!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實現心中最大的夢想!」